螨虫皮肤病用什么针剂?
一、皮下注射剂
皮下注射剂常用于防治某些皮肤病、皮炎等。
注射原则:注射的部位以患部距离较近的大腿内侧。皮下注射时,在所选部位选一较瘦的地方,自上而下注射。注射时应注意针头不可斜向躯干,以免误入腹腔。注射完毕,用手从高到低向肌肉方向推压,使药液与肌肉分隔开来,同时快速拔出针头。
常用皮下注射药:
皮质类固醇:有抗炎、抗过敏、抗有毒蛋白质的作用;能抑制免疫系统、防止组织破坏,降低动物体温,提高身体应激能力等。常用氢化可的松(注射量12-20mg/kg),地塞米松(注射量4mg/kg)。
二、肌肉内注射剂
许多用来防治皮肤病的针剂因刺激性较大,不适于皮下注射,通常行肌内注射。
注射原则:注射的部位通常在肌内丰满、皮下组织较薄、毛、汗、油脂腺不丰富的后肢股部和颈部。注射时将消毒后的针头刺入肌肉,深度约为针梗的3/5~2/3,将针头固定,然后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肌内,注射毕,快速拔出针头。为防止注射药通过扩散途径影响神经及血管,可将针头刺入后先抽吸一下,如证明不在血管内,再注射药液。
常用肌内注射药:
1、链霉素(每公斤体重10-15毫克)。肌内注射。注意:不能和维生素C同时注射。长期使用易感染,应配合投喂抗菌药物,以防继发感染。
2、土霉素(每公斤体重5-10毫克)。肌内注射。注射土霉素易引起肠胃不适,可配合碳酸氢钠同时使用,以防引起酸中毒。